君武青年
2015年感动西大学生年度人物——广西大学游泳队
2016-03-03

云游四海 泳者无畏

——广西大学游泳队感人事迹材料

凤凰下,清水池中,有一群君武学子,他们坚守一方跃金碧波,用执着与坚毅诠释拼搏的内涵。他们日日苦练,寒暑无畏,在逐梦的泳池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他们风雨无阻用刻苦训练感染着泳池中的游泳爱好者们,向同学们传递着游泳运动的健康与阳光,以绵薄之力推动着西大游泳运动的发展。也是这个团队,一年年用骄人的成绩为母校争光添彩,锦上添花。他们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在体育与生活健康乐观、积极上进的时代风范。他们便是广西大学游泳队。

广西大学游泳队成立于1986年,现队内有1名老师和10名队员,分别拥有体育、生命科学、文学、商学等多个学科背景,云集国家级健将及高水平运动员等精英。5位高水平运动员与5位拥有游泳特长的普通生队员因共同的挚爱聚集在这方泳池,彼此勉励、携手前行。

集体的力量使小小的泳池荡起激昂的浪花——近两年的全国大学生游泳锦标赛中,广西大学游泳队代表我校在大赛期间三度折桂称雄,四番夺银摘铜揽获多个前八名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校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等团体奖项。

他们心怀母校,以己身之所长,冕君武之荣光,这便是时代青年的责任感。


宝剑锋从磨砺出,游泳队傲人荣耀的背后自是藏着无数艰难。面对重重考验,10位勇敢的年轻人在心中高呼“泳者无畏”,劈浪前行!

 尽志无悔

团结、勇敢、坚定、坚强——已然成为广西大学游泳队的标签。从游泳队的逐渐融合,到痛并快乐着一齐备战比赛,再到比赛中收获喜人成绩,队员们在一起共同经历了最好的与最差的时刻。从一声“队友”开始,他们看到过彼此流汗、流泪、遗憾、愤怒与狂喜,这群可爱的队友们分享了彼此许多青春。

他们本可以与普通的同学一样,按时上课、完成各科作业,过着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但抱着对游泳运动的赤子之心、肩负着推广游泳运动的责任及为母校加冕荣光的执着信念,每当下午五点的铃声响起,他们就从学校各处奔向生活的“第四极”——西校园泳池泳池。刻苦训练、辅助教学、帮助同学学习游泳……凡此种种,同学们能感受到的是他们黝黑皮肤下那一颗颗热忱的心。

天道酬勤 烟花灿烂

梅花香自苦寒来,耕耘终能换来收获。广西大学游泳队在近两年的全国比赛中收获颇丰——2014年成都全国大学生游泳锦标赛中,宁浩两度称雄,拿下男子专业组100米和200米蛙泳冠军;2015年的比赛成绩更为喜人。在2015年绍兴锦标赛中,我校经游泳队的集体努力,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这一团体奖项。个人项目上,蔡尚斌在男子普通组200米蛙泳比赛中一举夺魁,豪取金牌,并创造本项目的赛事记录;宁浩再战男子专业组200米蛙泳,斩获银牌;苏立洋在男子普通生组400米自由泳项目中拿下铜牌;此外,还获得了第四名1人、第五名4人、第61人、第81人的喜人成绩。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梦前行

荣光背后“衣带渐宽”的困难,没有冲走游泳队锐意与坚定,反而让他们有了更强大的勇气与信念迎难而上。

全国大学生游泳锦标赛惯例于11月份举行。为备战大赛,游泳队从8月底便开始集训。由于场地限制,游泳队的训练在西校园的室外泳池进行。与其他高校相比,西大的训练条件可谓“艰苦”。

首先是泳道。队员们的训练固定在泳池的深水区。由于泳道较小,随着泳池内人数的增多,泳道水域会成浪翻涌,队员们在训练时极易呛水。

其次是泳池风雨无遮。89月正值南宁酷暑,每日的训练都在阳光炙烤与暑气蒸腾中进行。骄阳的曝晒总会使体能的消耗加倍,而日渐提高要求的计划、不断苛求完美的动作、无数次到边的滚翻,都让队员们精疲力竭。酷暑也让大家的肤色变得愈发地黝黑,甚至出现皮肤脱皮、灼伤的状况。其中,训练最为刻苦的队长张天润的肤色已可与非洲友人比肩。队员们便总是笑着自嘲:“肤色代表了我们的刻苦程度”。尽管酷暑难捱,训练艰苦,10个人也义无反顾,为心中的向往砥砺奋发。

此外,由于暑假不能训练,队员们的体能等各方面都有所退步。当开学后的第一周训练时,大家的身体便出现了各种反应。令整个游泳队印象最深的便是921号的训练——因为上午无课,当日早上便增加了一次训练计划。5X1000米的自由泳皆作中高强度要求,这对队员们的速度与耐力都是极大的考验。而傍晚5点的正常训练时,410X100米的计划再次挑战大家的爆发力与体力,训练任务还未完成,大家都已精疲力竭,到最后时仅能凭着意识在坚持划动双臂。

     10月是比赛前集训的最后一月,为冲刺比赛,游泳队再次增加训练量——由课余的一日一练,变为利用无课的时间进行一日两练。此时的南宁已入秋,寒风伴着小雨萧瑟透心。仍在室外池训练的游泳队条件愈加艰苦,泳池水温已低至10℃,每一次脱下厚重外套跃入冰冷刺骨的水中都需要十足的勇气。除了对心态的考验,低寒的水温也给大家带来了挑战——1000米的热身仍不足以让肌肉进入训练状态,队员们会有更多的体能消耗;比赛临近,竞技状态的调整对速度有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冷水却极易让高耗能的大家动作变形。面对挑战,大家依旧咬牙坚持,不言苦痛。

由于长时间承受高强度训练,大家的身体都有些吃不消——队长张天润同学因为训练时蝶泳练习量过大,使腰部受伤;曾尹帝同学也因对自身要求过于严格而疲劳堆积,造成肌肉劳损。

曾尹帝同学的毅力与坚持最为队员们称道。他也曾和其他队友分享过自己受伤后的感受——感觉自己整个人变成了一条鱼,在水里游一会儿便生龙活虎的,但训练结束后就全身疼痛,坐立难安。由于伤到了臀上皮神经,他睡觉写字的时候只能趴着,上课也只能站着。于理他已早不该训练,好好养伤。可对他而言,20多岁的人却能有机会重新成为运动员,那应该意味着什么。用他的话说,这是第二春也不为过。对于面临考研压力的曾尹帝同学,这可能这是他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全国赛,他说,这个理由值得他去奋不顾身。

    其他队员也一如此心,所以即使训练再辛苦,即使肤色再黝黑,即使出现小的病痛,也没有人轻言放弃。每一个人都想要为母校添彩,为努力正名。心中有了目标,泳池的低温也不能阻挡心里的热情,大家互相激励监督,为彼此的梦想保驾护航。

李老师更是在这两个月的艰苦集训中给予游泳队最大的支持与肯定。她在训练中严苛,下训后则如母亲般相待,关怀备至。无论萧寒酷暑,她每日都最早来到泳池。在指导训练时,李老师使用哨声为令,每天要吹哨不下百次。由于池水有隔音作用,哨声必须响亮,吹哨便需一定力度。每日训练下来,其辛苦程度不亚于队员她依旧风雨无阻。她给予了游泳队最多的陪伴与鼓励,也以身作则,让年轻人们渐渐明白刻苦与坚持的奥义。

同上高楼 共望天涯路

回望2014年夏天——几名普通生队员的到来为原只有高水平运动员的游泳队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虽未曾接受过专业训练,亦抱着满腔热忱积极参训。然而高强度的训练便给才入队的他们带来巨大的考验。

日复一日课后2小时的训练,超过3000米的高强度训练量,难以交流的无奈,机械式的重复动作及一成不变的池底景象,孤独与枯燥感渐渐侵袭新人。尽管刻苦训练,他们却难唤醒心中激情,完成每日的训练任务更像是跟随习惯。同时因未曾参加过长时间专业训练,他们的身体亦有着不同程度的不适应——蔡尚斌同学因初次接触大强度的蛙泳腿练习,肌肉关节暂未能承受,使膝关节出现疼痛。他也依旧贴着膏药,坚持训练;曾尹帝同学极为刻苦,但因较瘦弱,肌肉力量方面十分欠缺,他便常常到健身房增强力量练习,也因疲劳过度出现一定程度的肌肉劳损;苏立洋同学由于主项是自由泳,在加大训练量后,肩膀出现酸疼,难以发力。凡此种种,都让新人们感到无措,不忍放下心中挚爱的运动,他们满心迷茫,不知去从。

所幸,老队员们能及时发觉新人的顾虑他们用热情阳光丰富的经验帮助新人调整心态、适应训练——他们常带动新人聊聊自己的见闻,用欢笑开始一日的计划训练间隙,他们总会把所观察到的新人的弱点与之细说,提醒新人在完成下一组计划时纠正细节;训练结束后,他们总会聚在一起交流感受,言语间,前辈也为新人们提供着许多宝贵经验。

新人的迷茫焦虑,教练李一玉老师也都看在眼里。训练中,她总会严格指出各人的不足。训练结束后,李老师总会为队员们的休息与营养提出专业建议,让他们在日常训练和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状态。

逐渐,队员们已在每日的同甘共苦中融为一个大家庭。尽管满满2个小时训练量对每位队员的体能都是较大的考验,但在与彼此的学习交流中,每日都收获颇丰。在老师的指导、前辈的帮助与自身努力下,几位新人进步良多——蔡尚斌同学的200米蛙泳获得全国冠军,梁晓莹同学的100米蛙泳进步达将近半分钟;在交流中,高水平运动员们也受到启发,推陈出新,改进自己的训练方法。

训练之余,队员常在一起交流各自学科领域里的所见所闻所感,汲长补短。作为学生运动员,面临的难题不仅是身体的疲劳还有来自学业的压力。每周十多个小时训练的同时再想赶上学习进度自然非易为保证兼顾训练的同时不耽误学习,便十分锻炼队员们的时间管理能力——他们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来完成功课,往往起早贪黑,将因训练而错开的学习时间弥补回来。在室友们还在梦乡之时,他们便已起床,预习或复习功课;每日下训后即便拖着疲惫的身躯,也尽量高效地完成生活琐事,绝不耽误晚上的课程。为了不使训练的疲劳影响课堂效率,他们在课上总选择坐在老师前方,不断警醒自己集中精神。同时,队员们也愈发善于利用碎片时间,以使自己对学业有更多的关注与理解。在学业中带着与训练相同的刻苦坚持及严格的自我要求,这使不少队员成绩优异,多次获得各类奖学金荣誉。

“众人拾柴火焰高”,李老师亦师亦友,深入浅出地给予队员指导与教诲;队员们相互激励,相互督促,不断前行。

推己及人  共享阳光

成立30年以来,广西大学游泳队虽然并不常出现在同学们的视野中,却默默影响着一代又一代西大学子。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江河众多,且毗邻海洋,与水打交道的机会非常多,因而游泳便成为了一项不可或缺的求生技能。在广西大学的校园中,游泳既是同学们的爱好——成为学生参与人数最多的项目;也是学校的一门必修课。如此一来,游泳便已成为西大的一个特色项目。

西大泳池的开放时间由春至秋,在南宁漫长的炎热天气里,泳池里常常人声鼎沸,许多同学参与到游泳运动中——来自南方的同学享受游泳,来自北方的同学亦努力学习。校队成员便利用课余与训练之余,帮助身边的同学学习与提高游泳水平。他们手把手地把游泳技巧教授给不会游泳的室友和同学;同时,队长张天润与副队长宁浩还协助老师的课堂教学,下水为上体育课的同学们做正规的动作示范,传授动作要领和指导其动作。游泳队队员们的带动与激励让更多同学渐渐感受到来自游泳的新鲜和乐趣,使参与游泳运动的同学人数大为增加。

而在这漫漫半年的时光里,无论风雨暑热,队员们几乎天天来到室外泳池训练,极少缺席。他们对游泳的热爱与坚持,激励着同在泳池中的爱好者们;他们的刻苦亦点燃了爱好者们锻炼身体的热情。同时,队员们标准的动作与专业的训练计划,也在泳池中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使爱好者们得以学习效仿,以更舒展的姿态享受游泳锻炼。
   同学们都在通过游泳消暑的同时,也让自身体魄得到锻炼;即便是湿冷的阴雨天,依然有不少爱好者坚持下水锻炼。队员们日日陪伴着游泳爱好者们,与他们共同倾诉着对游泳的挚爱与坚持。他们以己绵薄之力,慢慢扩大着游泳运动在西大学生中的影响力,如微风般吹散云层,让健康的阳光渐渐铺洒。 

游泳队的高水平、良好氛围与感染力吸引了许多游泳爱好者的关注,几位爱好者中的佼佼者抱着对游泳的强烈爱好和提高游泳水平的学习之望,陆续加入到游泳队的大家庭中——曾尹帝同学因在校游泳比赛中成绩突出,被老师招致麾下。尽管课业繁重,他也怀着对游泳的热爱,加入了游泳队;已是研三学长的黄海华在有较高水平的基础上,每日在训练道旁跟随校队计划训练,并常常向老师请教游泳上的问题,一段时间后得到长足进步,亦成为了游泳队的一员;才入大学的蔡尚斌同学因对的满腔热忱,加之先前接受过一定游泳训练,便向毛遂自荐。经老师与队长的双重考核后,终得以加入。

西大游泳队的逐渐发展完善,使队员们拥抱着这个家庭给予的阳光,也享受着游泳运动所带来的乐趣。但由于西大游泳队是带有比赛性质的校级运动队伍,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因此并不能将水平参差不齐的游泳爱好者聚集在游泳队中,分享游泳的健康。于是,游泳队便萌生了创立“广西大学游泳协会”的想法——旨在为大学生游泳爱好者搭建一个锻炼身体与交流经验的平台,希望喜欢游泳的同学都能加入。

在与李老师商议后,游泳队拟定了“游泳协会”的筹备计划,并交由社团联合会审核批复。“泳协”会长期举行游泳爱好者交流活动。而明年新泳池将投入使用,届时泳池条件将得到改善,更有利于活动的开展。此外,游泳队还将利用自身技术资源,定期为爱好者们提供技术动作的指导,助其有所提高,从而将游泳运动在西大校园内更深入且有质量地推广传播,让更多人享受游泳。

 

后记:

这是一群心怀梦想的刻苦的年轻人,厚积薄发,泳者无畏;

这是一个团结进取的团队,推己及人,砥砺前行;

这是一支足以感动西大的队伍,团队力量,青春榜样!